Be kind rewind , 羅志華version

給羅志華的片言隻語

青文書屋主持人羅志華(1963-2008)追思會

with 7 comments

羅志華生前友好議定舉辦追思會——
日期:2008年3月7日(星期五)
時間:下午5:30-7:30
地點:中環三聯書店"創 Bookcafe"
香港中環域多利皇后街9號2樓 (中環地鐵站 C 出口)

下載詳情

聯絡人:潘詩韻

Written by mynamis

25 二月, 2008 於 10:03 下午

7 回應

Subscribe to comments with RSS.

  1. I’m comforted to see so many kind words and remembrences of Mr. Law. I’ve nevered heard about him and his bookstore cos i’m not really into those books in the “non-main stream". Yet when my family and i read about his death from Mr. Chan Wen’s article in HK Economic Jornals last weekend, there’s this immense sadness in our heart, wanting to do sth. and yet knowing that there’s really nothing more we can do. I’m not sure if it’s really worth it all for Mr. Law, but i salute him for not giving up his ideals and beliefs in such a difficult and tempting world. I will remember him, and remind myself to help and be kind to friends in need before it’s too late. May God rest his soul…..

    GW

    26 二月, 2008 at 6:11 下午

  2. I’m comforted to see so many kind words and remembrences of Mr. Law. I’ve nevered heard about him and his bookstore cos i’m not really into those books in the “non-main stream”. Yet when my family and i read about his death from Mr. Chan Wen’s article in HK Economic Jornals last weekend, there’s this immense sadness in our heart, wanting to do sth. and yet knowing that there’s really nothing more we can do. I’m not sure if it’s really worth it all for Mr. Law, but i salute him for not giving up his ideals and beliefs in such a difficult and tempting world. I will remember him, and remind myself to help and be kind to friends in need before it’s too late. May God rest his soul…..

    GW

    26 二月, 2008 at 6:14 下午

  3. 在台灣的我不克前來,僅以此文遙寄羅志華!

    青文就是青年文學之意
    希望能在反思文化和開拓視野方面做點什麼
    在充斥八卦與偷窺的港味中
    這座浮城的文化並非荒漠
    還是有點什麼邊緣異質的

    誰說香港沒書店,在香港買書要記得抬起頭仰著脖子,因為香港文化精華盡在「二樓書店」,起始於上個世紀五六十年代,地小人稠租金貴,利潤微薄的書店於是生存在灣仔與旺角的二樓,有的書店甚至在十一樓,所以去香港逛書店,不是去什麼三聯書店、大眾書局,而是隱藏在大樓的紅葉書店、青文書店、田園書店等。

    在二樓書店,隔開了珠光寶氣與人聲鼎沸,來自兩岸與當地的人文薈萃,雖然書店狹窄得只能讓相遇客人側身而過,牆壁斑駁,照明設備還是老式日光燈,但相逢的眼神流露出找到寶書的喜悅,是什麼也比不上的快樂。

    我就是在灣仔的三樓青文書店認識了老闆羅志華,戴著黑膠鏡框,圓圓臉,胖胖身材,舊衫舊鞋,靦腆的笑,以及像口裡塞著饅頭的廣東國語。那天書店就我一個客人(我想這應該是稀鬆平常的景況),喜歡看散文的我瞄到一本《甕中樹》,咖啡色封面,紙張泛黃,看得出有點年代,「甕中樹以甕口作為呼吸的窗戶,在侷限卻包容的天地裡從來沒有停止過生長,並且以甕口作為轉換著看船看岸的方位,在順應求存的同時,其實不無枝葉繁茂舒放的夢想。」

    我著迷了。顧不得蹲在地上猛然起身的頭暈:「老闆,還有沒有新的?這本有點舊。」正在理書的羅志華轉頭嘰哩咕嚕,好像國語又好像廣東話,應該不是英文吧,後來證實是國語,總之,只有這一本,作者葉輝是報社社長,也是羅志華的老友,1989年出版,我去的那年是1998年。

    1999年國際書展,我特別彎到香港區位找青文書店,羅兄有提過他年年都來參展,他鄉遇故知,特別興奮的他,繼續嘰哩咕嚕,回歸並沒有讓他的普通話比較標準。

    他還記得我喜歡《甕中樹》,特別帶了兩本葉輝比較新的散文集《水在瓶》,我如獲至寶又買了幾本梁秉均的《東西》。

    羅兄跟我討論了是否書展結束後,這些書能夠通通賣斷給我所任職的書店(當時我的職銜是中文採購),他也就不用在原箱不動搬回香港,說真的,書的內容很多元且豐富,但奇幻的、艱澀的、區域的、小眾的,白話的說就是「很難賣」;一旦買斷不能退書,對書店而言也是不小的負擔;但是他對書的熾熱與傻勁,讓我無法拒絕。

    總之,我全部吃下了,應該有個十來箱吧,記不清楚了,反正書展結束他打包好放在展區,我請書店人員過來搬,當然,後來因為書量過多還引起不大不小的風波。

    為了我大膽的舉措,我花盡心思在全省店面辦書展、寫書介、請美術設計製作海報,目的就是希望更多人看見這些書,也要努力傾銷庫存──不得不感謝當年老東家的度量。

    往後,國際書展成了我跟羅兄一年見一次面的好所在,省了飛去香港的機票錢,總窩在他的書區買一缸子能餵飽我飢腸轆轆的書,他當時推出了一系列「文化視野叢書」,包括創作與文學評論,想當然爾,陳義過高,銷售過低;我所景仰的葉輝先生也寫了兩本《浮城後記》與《書寫浮城》。

    我每每都想問他以什麼維生?這問題很蠢,他是書店老闆兼發行人,當然是賣書啊,「要是有助於我們對現實世界和語言世界多了解一些,閱讀是最大的收穫了」葉輝先生寫著--我想,對羅志華而言亦是如此。

    幾次想請羅兄吃飯,他都說書展結束時間太晚,也累了,他從不在台北多留,所以我從來未盡地主之誼。去年跟今年因病我都沒去書展,總覺得少了些什麼,逛書展不重要,去看看他,買幾本青文出的書,看看他憨厚有夢想的笑容,聽聽他那還是沒進步的廣東國語,更有點意思。

    今年國際書展甫落幕,我收到朋友轉寄的email標題是香港青文書屋老闆不幸葬身書山:「據香港傳媒2008-02-20消息報道:曾經是香港樓上書店『開山祖師』之一的青文書屋,其老闆羅志華前天(18日)被發現在大角咀一幢工廠大廈被活埋,死在一堆裝滿書籍、漫畫、光碟的紙箱膠箱中。」

    我傻了,真的,認識字,卻不懂字面的意思。「專欄作家馬家輝形容羅志華是文化界的『幕後推手』,積極協助顧客訂閱書籍,即使經濟拮据,仍堅持守著書屋推動出版事業,誰想到會有這悲劇結局,馬只能慨嘆『人生無常』、『賣書者死於書堆中,是一種黑色幽默』。」

    四百多個日子以來,我第一次對自己的病體感到厭惡,真的,如何的浮蕩不定,我都甘之如飴,怎樣的減少出入公眾場所喪失的樂趣,我也甘於寂寞,但這兩次國際書展的缺席,讓我與羅志華緣鏗一面,有說不出的懊惱,從我得知消息到此刻坐在電腦前敲打鍵盤,情緒就像一顆百年老樹龐然攏罩,陰影可以吞沒整個地球,掉落在地面的樹葉居然流出火紅的血液……

    只能借用我與羅兄共同的朋友葉輝先生(雖然我不認識葉先生,但透過文字彷彿舊識)在〈老人之死〉一文中寫道:「這是一個攝氏卅二度的炎夏中午,我們等待著一個說好要來卻不知會不會出現的朋友,那時身邊的朋友就說:老人去世了……他已經很蒼老了,視力幾乎消失,卻看見『無限』,那意思就是說:可能有一本書就已經足夠了,一本只是目錄的書。」

    一個愛書的人葬生在書堆中,許也是一種不得不的浪漫,希望在另一個世界裡,依舊有書相伴,日子可以更輕鬆自在!

    Maple

    27 二月, 2008 at 2:27 下午

  4. 本地書誌一奇人

    同學死了,心裏難過;同學死得冤枉、離奇、荒誕、淒涼,令人震驚、氣憤、懊惱、悲傷……世事無常、無奈一至於此,還有甚麼好說?

    中一跟羅志華同班,沒想到多年後會在青文重逢。更沒想到這個在一般人眼中“讀書不成”的傢伙,其實胸懷萬象,雜學豐富,對很多事情都有獨到的見解,對於我那時候要找的文學書更是如數家珍。書反正是要買的,我自然樂得幫襯同學。書屋以主人的視野闖出名堂,八十年代哪個文藝青年不是青文的常客?我從古典文學的書架,走到現代那邊,再轉過來被後面陳列著的那疊《影響》雜誌吸引到電影的世界去,最後跑到馬生那邊看西方文藝理論,算一算,我在青文竟打了廿年書釘!一屋子的書也大部分是從那裏挑回來的,我不能不感謝它對我的造就。

    二樓書店競爭還未白熱化的時候,青文的生意可以每天淨賺八千,去逛書店得順道給羅志華捎個飯盒、買杯奶茶;我們在沒客時“聊書”,收鋪便到鵝頸橋街市吃大排檔,天南地北談過許多大計。那時候,好羡慕他:“坐擁書城”是多少讀書人的夢想啊!沒多久,股東一個個離開,整個書城由他獨力支撐;他開始學電腦排版,通過出版發行新作所得的利潤補貼門市。在他的自由放任政策下,誰都可以出書,也可以不斷參與設計、排版(最好是自己校對),所以文化界的朋友樂意供稿給他出版的越來越多,出版的書也開始不斷得獎;只是生意卻每下愈況。未幾,內地書以一對一兌換價湧入,二樓書店忽然成行成市,紅葉、田園乘時擴張,青文的收入跌到等如零,友儕紛紛出謀獻策:裝招牌、送咖啡、增網上購書服務,吸引新顧客,然而,敢問又有幾個買書的新人類?結果,由於資金短缺,除了一方招牌,甚麼都沒做成。青文的書也從當年走在風氣最前的,變成倉底貨。眼看著書店日久失修,他雖然不至“人比黃花瘦”,但吃不好,穿得差,還常常徹夜開工打電腦,繼續出版沒銷路的文學書,人是明顯落了形。旁人都勸他放棄,儘快轉業,他沒理會,但單憑傻勁也沒能令書屋起死回生。偶爾搖個電話來問問字,就是他透透氣、伸伸懶腰的時候,好一個現代苦行僧!一個由始至終守住一間書屋的人究竟有多寂寞,只有天知道。又過了一會,新華、城邦雙雙殺入灣仔,資本雄厚且莫不以靚妝示人,書業競爭之激烈令人吃驚—總之很明顯,那個樸實無華的文藝紀過去了,我們不得不承認,青文的文化使命已經完成;只是,人呢?人難道可以不走下去?門市倒閉後,書暫擱到貨倉,出版卻從未稍歇,出版的書也繼續得獎。過年前通電,這個執拗的武林高手仍打算以教拳養活書店,石硤尾賽馬會創意藝術中心開幕之時就是青文換邊再戰之日。可惜,這個心願是沒法達成了。羅志華以一生的心血注入本地文學書業,最後甚至為書殉葬,堪稱為本地書誌一奇人。

    Mable Ho

    27 二月, 2008 at 8:55 下午

  5. […] 青文書屋主持人羅志華(1963-2008)殯儀及追思 2008年2月28日(星期四)假大角咀九龍殯儀館設靈… […]

  6. […] —————— ŪG ùӵغx CѫΥDHùӵء]1963-2008^l| […]

    vO » L§g]ۦP

    3 三月, 2008 at 1:26 上午

  7. 很遲才知悉羅志華的過世,也為他寫一點東西。

    http://stupidcorner.spaces.live.com/blog/cns!E07BDC9A3D836321!725.entry

    Roger

    20 三月, 2008 at 8:40 下午


回覆給記憶回收筒 » Blog Archive » 分別 取消回覆